近年来翻译后修饰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在先天免疫调控领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泛素化是关键的PTM之一,然而关于泛素化调节黄病毒诱导的I型 IFN 信号传导的研究甚少。鸭坦布苏病毒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是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鸭养殖业的黄病毒,研究表明DTMUV的预感染使病毒无法通过后来的干扰素 (IFN) 治疗,这表明DTMUV已经进化出一些策略来防御宿主IFN依赖性抗病毒反应。
之前的研究发现DTMUV感染期间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 SOCS1) 显著上调,然而关于SOCS1具体的上调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发现Toll样受体3 (TLR3)信号的激活而非I型IFN刺激导致DTMUV感染期间SOCS1的上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JOSD1与SOCS1的SH2结构域结合并介导其去泛素化来稳定SOCS1的表达。此外,JOSD1还通过SOCS1抑制I型IFN的产生。最后,SOCS1作为E3泛素连接酶,通过其SH2结构域与IFN调节因子7 (IRF7) 结合,介导IRF7的K48连接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最终抑制IRF7介导的I型IFN产生并促进病毒增殖。这些结果将丰富和加深我们对DTMUV拮抗宿主干扰素系统机制的理解。相关研究以“Duck Tembusu Virus Inhibits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through the JOSD1-SOCS1-IRF7 Negative-Feedback Regulation Pathway”为题在线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协会旗下的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DOI:10.1128/jvi.009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