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免疫学研究所揭示鸭坦布苏病毒NS1蛋白Greasy finger区域对病毒复制及NS1分泌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    发布于:2024-12-12 17:56:57    点击数:

     

鸭坦布苏病毒(DTMUV)对水禽养殖业构成了重大威胁,其基因组中的非结构蛋白1NS1)因其多种特性被视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免疫原而备受关注。在其他黄病毒中,NS1Greasy FingerGF)区域已被证明是一个具有疏水特性的功能性组成部分。然而,GF区域在体外病毒增殖中的具体作用以及NS1的生物学特性尚缺乏详细研究。因此,研究团队利用基于反向遗传学的系统,构建了一系列GF区突变的重组DTMUV,包括NS1-F158AG159AF160AG161AV162AL163AF160R、多点突变(GF-4m)和区域缺失(ΔGF)。其中,仅有五种重组病毒(G159AF160AG161AV162AL163A)可被成功拯救,其余致死病毒均呈现出复制功能受损。通过生长动力学、鸭胚毒力和蚀斑测定,这些突变显示出对病毒复制能力、鸭胚毒力的削弱以及蚀斑大小的减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S1的表达发现,在DTMUV-NS1-G159A感染的细胞上清液中,分泌型NS1大量存在,而细胞内膜结合型NS1则较少。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的结果显示,这些突变也影响了NS1的原发性表达形式和分泌率。除F160AG161A的分泌率下降外,其他突变均促进了分泌型NS1的表达,尤其是F158AΔGF的表达量增加最为明显,且这些突变的重组病毒无法被拯救。NS1与内质网的共定位研究表明,ΔGF突变削弱了NS1在内质网上的锚定,从而抑制了其在细胞内的驻留并促进了其分泌。相关研究以“The greasy finger region of DTMUV NS1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NS1 secretion and viral proliferation”为题发表在Poultry Science杂志。本研究得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2022YFD180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2976)、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22YFH002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水禽)体系(NO. CARS-4217)和四川省兽药创新团队(SCCXTD-2024-18)项目资金的资助。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