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水禽)体系免疫抑制病防控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程安春/刘马峰团队在期刊Poultry Science发表题为“The characterization of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 and their role in mediating antibiotic-resistance gene transfer through natural transformation in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鸭疫里氏杆菌的外膜囊泡鉴定及其通过自然转化方式介导耐药基因传播)”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外膜囊泡通过自然转化方式介导的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是该菌获得多重耐药基因的重要途径,这为进一步理解该菌多重耐药产生原因提供新的证据。
抗生素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耐药基因在人类、动物和环境中的细菌之间传播,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的扩散,对全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阐明动物源细菌中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对于遏制耐药基因在全球的扩散至关重要。耐药基因主要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传播,通常包括自然转化、接合转移以及转导。近年来发现,外膜囊泡与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的转移有关,是一种新型的水平基因转移方式。鸭疫里氏杆菌外膜囊泡的组成成分中包含大部分基因组基因及部分蛋白,本研究表明该菌外膜囊泡介导的耐药基因及耐药质粒的转移是依赖于该菌的自然转化系统。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梦莹和“登峰计划”本科生姚弈舟为论文共一作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水禽)体系免疫抑制病防控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程安春教授和刘马峰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团队最早发现鸭疫里氏杆菌具有自然转化的现象,长期聚焦于金属稳态及其与该菌耐药产生、致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3003)、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4NSFSC003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2-17)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0032-5791(24)01308-7

外膜囊泡的基因组注释Venn图(A)、共线性分析(B)以及蛋白质亚细胞定位(C)